重塑农业要吸引青年返乡

闫海军

十年前,调查农村的人说,大多数村庄只有“386199人”(指留在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 近年来,大多数村子都没有这三类人,只有老人。 因为改革十年,孩子基本都到县乡上学了,每个孩子都要带着妈妈到镇上做陪妈。

在我调查过的村子里,种地的主力军是“60后”。 仍然从事农业的“70后”,只是1980年代以来在城市打工失败的少数人。 90%的“80后”通过考试、参军、兼职三种方式进城。 至于“90后”人群,说100%进城一点也不为过。

有一种现象是,地理位置越偏远,土地越贫瘠,年轻人进城的心态越强。 在靠近城市、工业发达的村庄,更多的年轻人留在了后面。 农民家庭的孩子渴望进城。 未来谁来种庄稼? 有人会说,未来会有“新职业农民”种田。

这是个好主意。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职业农民”的成就土壤似乎还没有形成。 我们知道,40年来城市化形成的社会意识中夹杂着人类与生俱来的顽固:人人向往奢华,城市人鄙视农村的落后,村民向往城市的繁荣。 真正认识村庄的人发起的反城市化行为仍然微不足道。 比如石岩在京郊设立生态农场,二东在终南山“借山住”,还有一些企业把老村子改造成了民宿,要么成为大家围观的热门网红盛会,要么 适合每个人的悠闲游戏。 自然体验。

那些想象职业农民在种地的人,都在看美国和日本的农业。 美国和日本的农民一个人可以养活60人。 工业化程度和产出率高得惊人,着实令人羡慕。 但是美国的土地条件,我们根本没有。 所以没有可比性。 仔细看看日本。 日本的农业生活确实很好。 日本农民除了靠种地赚更多的钱外,整体的生活条件也比较宽松舒适。 然而,日本的农业劳动力供不应求,老龄化严重。 日本农民的平均年龄是67岁,完全是老年农业。 这与日本老龄化的国情相吻合。 日本的农业人口逐年减少,现在已经跌破200万。 但日本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产量高,仍是农产品出口大国。

日本农业的更好发展有赖于日本自身的现代化。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反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为了发展农业,日本设立了许多农业补贴,共计470多种。 有人开玩笑说日本的农业是“被宠坏的农业”。 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取代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但中国有14亿人口,而日本只有1亿多。 平均而言,中国的人均份额仍然小得可怜。 中国想“宠爱”自己的农业,但实在是无能为力。 日本农业高效率的另一个核心因素是日本综合农业协会在各个领域渗透保护农民利益的组织作用。 要想搞好农业,就必须重建早先破碎的组织程序。

中国多山,人均只有一亩三分地。 在中国,靠农业赚钱只能是痴人说梦。 因此,想象未来几个专业的农民就能养活整个中国人,是非常不现实的。 当前,国际粮食危机严重,中国人把工作委托给其他国家的幻想早已破灭。 国际经济下滑,过去粗放的外向型经济已不复存在。 就业减少,必然会导致农民工青年返乡,这也是我们重塑农业希望的机遇期。

zX907。wUHaNeWs。cN

乡村振兴的最大任务是把生力军吸进农村,让种田有利润,让农民有尊严,让农业劳动更体面。 他从不下地干活,从不爱种田,他想象着外族年轻人热爱种田,工作非常专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这样的人真的很不厚道。 消除城乡差距的核心是消除城乡要素不对称,确立城乡劳动价值平等,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251018.html